2009年12月9日 星期三

十三行遺址











十三行遺址
十三行遺址,是
台灣北部重要的考古遺址之一。該遺址位於臺北縣八里鄉淡水河海口交界處的南岸,挖掘出陶器鐵器、墓葬等各類豐富的史前遺物。該遺址的主人生存於距今約1800至500年前,在文化上屬於台灣史前時期鐵器時代,是目前臺灣唯一確定擁有煉鐵技術的史前居民,很有可能是台灣平埔族凱達格蘭人的祖先。該遺址被中華民國內政部訂為國家二級古蹟,目前在該遺址上設有十三行博物館,是台灣第一座縣立考古博物館。
遺址發現及挖掘過程簡介
1955年秋天,台灣空軍的飛行員潘克永少校隨機飛越八里鄉觀音山上空時,突然發現飛機羅盤出現了磁力異常的反應,他以為是發現了鐵礦,所以才會影響到羅盤的運作。
1957年,潘克永找上了在國立台灣大學任教的地質學林朝棨,會同中美鑽探公司工程師黃瀛東到八里鄉頂罟村現地勘查,才知道在地面上到處可見的鐵塊與鐵渣,其實是土法煉鐵所遺留的殘渣。因為當地並無漢人日本人煉鐵的紀錄,他們乃斷定這些殘渣為史前人類的煉鐵遺址。由於遺址所在地臺北縣八里鄉頂罟村有個別名叫「十三行村」,於是以該名稱將此考古遺址命名為「十三行遺址」。至於頂罟村別名的由來則有不同的說法,一說是因為清朝時,這裡曾為重要商港,有多達十三行郊(商家)在此經商,所以將此處稱為「十三行」。可是,也有學者認為「十三行」可能來自原住民語言的音譯,為原住民稱呼該地之名稱。
1959年石璋如教授率領學生們到該址短期試掘,獲得陶器、石器鐵器玻璃器等文物以及二座墓葬,並推斷十三行遺址屬於台灣原住民凱達格蘭及噶瑪蘭系統的史前文化。1963年臺北縣文獻會委託劉斌雄教授在該遺址開挖二個深坑,發現遺址有二個文化層重疊,下層為赤褐色網紋硬陶文化層(即十三行文化層),上層則是近代的漢文化層。1980年交通部觀光局將八里鄉十三行文化遺址列為重要考古遺址。
1988年,考古學家臧振華劉益昌,由於對台灣平埔族和早期漢文化之間之接觸這個研究議題感到興趣,而決定選擇十三行遺址進行考古挖掘,卻意外引爆了一場文化保存和工程建設的衝突事件。原來,十三行遺址已被前台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處畫定為「八里污水處理廠」用地,即將動工。經過文化及學術團體兩年多的抗爭,1991年,十三行遺址被中華民國行政院內政部指定為國家二級古蹟,保存範圍長約144公尺、寬約22公尺、總面積為3,161.9平方公尺。1995年,中央各部會決議在污水處理廠旁撥地成立「十三行遺址文物陳列館」。1998年,該館更名為「十三行博物館」,同時也開始博物館的興建工程,2003年,博物館正式完工並開館
十三行遺址出土的主要器物
陶器
十三行遺址所發掘出土的文化遺物中,陶器是數量最龐大的一批標本。其中,完整或可復原的陶器約126個,破碎的陶片佔最大宗,估計約超過80萬件。十三行遺址出土主流的紅褐色夾砂陶片,依據其施紋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素麵、拍印文系統、及壓印、刻劃、刺點、劙劃、捺點等。一般而言,紋飾多施於器物腹部及延伸的底部,大部分皆通體施紋,亦見紋飾呈環帶狀分佈。
在各種出土陶器中,淡褐色陶器雖然數量不多,但卻有其他器物少見的粗條紋紋飾。灰黑色泥質陶器數量也不多,但是頗具特色,器型有小口大腹的罐與瓶,質地細緻,表面經常抹平磨光,肩部外表裝飾有刺點紋及圈點紋,紋樣常環繞器表一周。
在所有出土陶器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被十三行博物館譽為「鎮館之寶」的「人面陶罐」。該陶罐在口緣、足部的表面均勻散佈圈印、櫛點等裝飾圖樣,在陶罐腹部則有生動的人面造型:微凸的眉脊、狹長的雙眼、微張的嘴角、再配上臉頰旁立起的雙耳。人面陶罐為墓葬出土文物,據學者推測可能為
宗教用途。
鐵器
從十三行遺址出土的鐵渣、礦石、煤等的研究,顯示該遺址主人已知煉鐵。此外,在十三行遺址也發掘出煉鐵作坊,證實煉鐵是在聚落內進行的。
出土的鐵器不算多,可能是因為
氧化腐朽不易保存,以及再製造利用,以致出土器物數量較少。目前出土的鐵器皆器型不明,推斷是用來做武器。一般來說,如果具有農耕文化,應當有金屬製的農具,或是類似物。雖然目前已經證明十三行人能夠農耕,只是技術並不高明,他們同時也會畜養家畜
其他器物
除了日常用具外,十三行遺址也出土很多
瑪瑙珠、玻璃手燭、玻璃耳、玻璃珠,以及其他質料的珠子。現址還發現飾、鎏金青銅碗、銀管飾物、銅刀柄、銅碗、銅鈴、銅幣等罕見遺物。由於這些器物或者來自台灣其他的族群、或者來自南洋、或者來自中國,因此可能是與外界貿易交換所得來的。由此推斷,十三行在當時是台灣島內外重要交易地點,與外地的聯繫相當頻繁。
墓葬相關人骨及器物
十三行遺址還出土了大批和墓葬相關的人骨及器物。依出土的姿勢與方向,人骨的姿式可分為九大類型,而其中最值得討論的便是屈肢葬。十三行遺址之主人的埋葬習俗,以頭朝西南臉向西北的側身屈肢為主,凶死者則往往以頭向東北的直肢葬方式埋葬,常見的陪葬品包括裝飾品陶罐、青銅柄、鐵刀等器物。在十三行遺址出土之前,台灣史前遺址中從無屈肢葬的葬式出現。而屈肢葬郤是台灣先住民主要的埋葬方式。
此外,由無頭葬出現可知
聚落族群間可能有戰爭獵頭的行為。





十三行遺址,是台灣北部重要的考古遺址之一。該遺址位於臺北縣八里鄉淡水河海口交界處的南岸,挖掘出陶器、鐵器、墓葬等各類豐富的史前遺物。該遺址的主人生存於距今約1800至500年前,在文化上屬於台灣史前時期的鐵器時代,是目前臺灣唯一確定擁有煉鐵技術的史前居民,很有可能是台灣平埔族凱達格蘭人的祖先。該遺址被中華民國內政部訂為國家二級古蹟,目前在該遺址上設有十三行博物館,是台灣第一座縣立考古博物館。
十三行文化
由於十三行遺址在台灣史前史中的重要地位,考古學者通常將台灣北部地區史前時代晚期文化通稱為「十三行文化」。除了十三行遺址之外,位於臺北市中山區的西新莊子遺址,也是十三行文化的代表性遺址之一。
十三行文化屬於北台灣地區的金屬器時代,時間大致從2,300年前開始,到漢人進入本地區之後才結束,是台灣史前文化的代表文化之一。十三行文化的主要特徵是石器減少,只剩下凹石、石槌等無刃器。從出土的鐵渣、礦石等礦物,顯示當時人已知煉鐵。除了石、鐵外,還有為數不少的陶器,主要是紅褐色夾砂陶,特徵是手工製作,含細沙,火候高、質地堅硬。
如果以史前文化較寬的定義而言,台灣北部地區擁有赤褐色或淺褐色拍印幾何紋硬陶的史前遺址,都屬於廣義十三行文化的範疇。就此而言,十三行文化的分佈地區,在西海岸地區由淡水河沿著海岸向南一直分佈到大安溪,向東則沿著北海岸、蘭陽平原一直分佈到奇萊平原北側的三棧溪。
三行遺址出土的主要器物
陶器十
十三行遺址所發掘出土的文化遺物中,陶器是數量最龐大的一批標本。其中,完整或可復原的陶器約126個,破碎的陶片佔最大宗,估計約超過80萬件。十三行遺址出土主流的紅褐色夾砂陶片,依據其施紋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素麵、拍印文系統、及壓印、刻劃、刺點、劙劃、捺點等。一般而言,紋飾多施於器物腹部及延伸的底部,大部分皆通體施紋,亦見紋飾呈環帶狀分佈。
在各種出土陶器中,淡褐色陶器雖然數量不多,但卻有其他器物少見的粗條紋紋飾。灰黑色泥質陶器數量也不多,但是頗具特色,器型有小口大腹的罐與瓶,質地細緻,表面經常抹平磨光,肩部外表裝飾有刺點紋及圈點紋,紋樣常環繞器表一周。
在所有出土陶器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被十三行博物館譽為「鎮館之寶」的「人面陶罐」。該陶罐在口緣、足部的表面均勻散佈圈印、櫛點等裝飾圖樣,在陶罐腹部則有生動的人面造型:微凸的眉脊、狹長的雙眼、微張的嘴角、再配上臉頰旁立起的雙耳。人面陶罐為墓葬出土文物,據學者推測可能為宗教用途。
鐵器
從十三行遺址出土的鐵渣、礦石、煤等的研究,顯示該遺址主人已知煉鐵。此外,在十三行遺址也發掘出煉鐵作坊,證實煉鐵是在聚落內進行的。
出土的鐵器不算多,可能是因為氧化腐朽不易保存,以及再製造利用,以致出土器物數量較少。目前出土的鐵器皆器型不明,推斷是用來做武器。一般來說,如果具有農耕文化,應當有金屬製的農具,或是類似物。雖然目前已經證明十三行人能夠農耕,只是技術並不高明,他們同時也會畜養家畜。
十三行遺址還出土了大批和墓葬相關的人骨及器物。依出土的姿勢與方向,人骨的姿式可分為九大類型,而其中最值得討論的便是屈肢葬。十三行遺址之主人的埋葬習俗,以頭朝西南臉向西北的側身屈肢為主,凶死者則往往以頭向東北的直肢葬方式埋葬,常見的陪葬品包括裝飾品陶罐、青銅柄、鐵刀等器物。在十三行遺址出土之前,台灣史前遺址中從無屈肢葬的葬式出現。而屈肢葬郤是台灣先住民主要的埋葬方式。
此外,由無頭葬出現可知聚落或族群間可能有戰爭或獵頭的行為。
十三行遺址反映的生活型態
曾經居住過十三行遺址的三群人
十三行豐富的出土文物,對我們理解該遺址主人的生活型態有不小的幫助。根據考古學者所作的研究指出,在十三行這片土地上,曾經先後有三群不同的人在此居住。最早一批人是所謂的「圓山文化人」,他們大約在2,0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定居於此,由於遺留下來的文物不多,可能表示居住的時間不長。
其次,大約在1,800年前,有另一群人遷入十三行,考古學者稱他們為「十三行文化人」,很可能就是平埔族凱達格蘭人的祖先。他們在這裡居住的時間相當長,至少住到距今大約800年前,前後長達1,000年以上。他們除了留下豐富的遺跡與遺物外,也留下了大量的墓葬。十三行遺址上所挖到的文物,大多數是這一群人所遺留的。
最後一群人則是清代中葉之後從中國福建渡海來的漢人移民,他們在此建立了一個村莊。
十三行文化在食衣住行等方面的考據:1.食:十三行位置背山面海,所以山珍海味當然少不了!烹調的工具當然也非常  齊全!十三行文化人以稻米為主食,除了種稻外,他們也到森林裡捕捉獵物、到淡水河邊捕捉魚蝦或採集貝類,充分的利用水和森林的資源。魚類也是重要的營養來源,根據陶器上的方格網紋,以及少量的石網墜,可以推知他們會使用漁網捕魚,可能是用大石頭代替網墜。
參考資料 我+網路
2008-11-07 23:23:28 補充
2.衣:考古學家在十三行遺址上發現了史前人用來織布的陶紡輪,由此可知十三行文化人應該會用簡單的工具來做衣服,但是因為這些衣服埋在地下太久而腐爛,所以沒有辦法知道它的顏色或樣式。3.住:十三行文化人住在由木頭架高的屋子,用來避免潮濕,並防止野獸的侵襲,學者通稱此為「干欄屋」,台灣大部份原住民的部落都有類似的建築。
2008-11-07 23:24:27 補充
4.行:十三行文化人和台灣島內、大陸東南沿海以及南洋地區應都有相當密切的往來,所以我們才會在遺址上發現這麼多樣的文物。再根據十三行文化人的骨頭來看,他們似乎常划槳,或許也常在河海上來去。雖然沒有文字記錄十三行文化人與外地接觸的情形,但是從遺跡中卻發現大量都不屬於當地生產的金、銀、銅、瓷、玻璃等器物,甚至還有許多唐、宋時期的銅錢,從這裡證明十三行文化人和外地的來往非常的頻繁,甚至還有相當優秀的航海技術。
2008-11-07 23:24:42 補充
5.習俗:十三行文化人於死去的人,他們也表現出相當慎重的態度,埋葬方式大多是他們通常將死者肢體彎曲,呈現半捲縮的姿勢,頭部大多朝向西南方並以陶器、珠飾、金屬器等陪葬。更奇妙的是他們埋葬時不用棺,直接放入墓穴,還有很多陪葬品。另外,出土人骨的研究也顯示了十三行文化人很可能和台灣原住民一樣,喜歡吃檳榔、煙草,並常蹲在地上聊天、吃飯。
2008-11-07 23:24:55 補充
6.工藝:十三行文化人的工藝相當發達,他們不僅會煉鐵,還會用鐵製作各類生活用品,並拿來和其他族群交換物品,此外,他們也會燒製精美而細緻的陶瓶、陶罐等,在空餘的時間,他們還會利用陶土製作精美的人或動物形象的陶偶。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台灣觀光協會會長張學勞將出任圓山飯店董事長,圓山飯店母體財團法人台灣敦睦聯誼會,將於25日召開董事會,選出新任董事長。張學勞昨日證實,在交通部長毛治國與觀光局長賴瑟珍的「強力期盼」下,同意出任接下圓山飯店董座的棒子。然而,為了避免予外界「退休老人領高薪」的錯誤酬庸印象,自己在不支薪的前題下,才會同意接下圓山飯店董座。 對於上任之後的首要工作,張學勞說是「防漏」,先解決圓山飯店財務的問題,然後再找出機會求發展。他分析,雖然市場競爭激烈,但無論就品牌知名度、建築外觀,甚或員工素質,圓山飯店都仍有競爭優勢。 熟悉業界生態的張學勞表示,經營旅館飯店或主題樂園,如果客人不來,是董事長和總經理的責任;但如果客人來過了,下次卻不想再來,則就是所有員工都要承擔的責任了。張學勞表示,自己上任後將為圓山找到清楚的定位,然後貢獻自己過去在觀光旅遊業界累積的資源,為圓山飯店開發客源。 張學勞表示,圓山飯店擁有許多其他飯店沒有的特色,這些特色包括:具故事性的飯店成立背景、全球飯店都難見的飯店建築,以及一群具有接待外國元首與承辦國宴的員工。張學勞指出,過去圓山飯店更曾被紐約時報選為全球10大最佳飯店。張學勞認為,這些特色都是圓山飯店的優勢,只要包裝行銷策略用對了,圓山飯店不難以「經典」形象再現風華。





提起臺北圓山飯店,臺灣人沒有不知道的,而它最有名的就是蔣介石秘道。關於這條秘道,有許多傳說,一是認爲這是當初蓋圓山飯店時,爲了方便蔣介石夫婦進出而建的,直通蔣家的士林官邸;二是說這條秘道通往臺灣空軍基地,萬一發生戰事,蔣介石可以直接坐直升機避難。蔣介石親自選擇飯店的設計藍圖---    基隆河畔、劍潭山際的圓山飯店,是臺北甚至是臺灣島的一道風景。無論什麽時候,無論哪個角度,這座雕梁畫棟、飛簷翹角,金色琉璃覆頂,高達14層的中國宮殿、庭院式建築都散發著高貴典雅的氣息。而臺灣特殊的歷史發展過程,又給圓山飯店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圓山飯店建於1952年5月,由臺灣省敦睦聯誼會主持,宋美齡曾任會長,現在的會長是前“經濟部長”宗才怡。    上個世紀50年代,臺北還沒有一家五星級飯店,蔣介石感到接待外賓尤其是外國政要很不方便,於是就想蓋一座“國賓館”。那麽,飯店蓋在哪里好呢?宋美齡認爲位於基隆河濱、圓山山腰的臺灣飯店就很好。因爲傳說這是塊風水寶地,當年日本人就看中這裏是所謂的“龍尾穴”,建起了神社。臺灣光復後,在神社的廢墟上蓋起了臺灣飯店,由本地的旅行社經營。雖然臺灣飯店只有36間客房、1間餐廳,建築老舊,設備簡陋,但環境清幽,視野開闊,宋美齡很喜歡在這裏接待外賓。地址選好了,那麽選擇什麽建築式樣呢?幾經考慮,蔣介石最後選擇了中國宮殿式房舍和庭院,意圖憑藉其莊重宏偉的外觀、典雅精致的陳設,向外賓宣揚中國的傳統文化。臺灣著名的建築設計師楊卓成先生爲此繪製了12張風格迥異的設計圖,蔣介石選了其中一張。可以說,圓山飯店從它建成的第一天起,就注定要成爲人們關注的焦點。    圓山飯店有今天宏偉的規模,不是朝夕之間完成的,而是經過了近20年的創建和擴展。1953年籌建了游泳池和網球場,並興建會員廳,以擴充圓山俱樂部的活動場所與設施。1956年完成了金龍廳與附屬餐廳,1958年完成翠鳳廳,1963年建成了麒麟廳。此時的圓山飯店已初具規模,設施齊備,聲名鵲起。1968年,它被美國《財星》雜誌評爲世界十大飯店之一。    如今的圓山飯店有客房490間,除了一般的套房、商務套房之外,還有首相套房4間,總統套房1間,專門供台當局接待外賓之用。飯店行銷公關部的陳先生告訴記者,自圓山飯店建成至今年5月,共有68位外國元首級人物入住。總統套房現在的價錢是每天12萬元新臺幣(相當於3萬元人民幣)。  要說起圓山聯誼會的貴賓,那大家就更是耳熟能詳了。像貴賓卡號H0008是蔣家媳婦蔣徐乃錦,H0009是蔣蔡惠媚,H0010是蔣方智怡,H0050是親民党主席宋楚瑜,H0040是國民黨副主席蕭萬長,H0041是李登輝,H0047是林洋港,H0048是郝柏村,SP0072是章孝嚴。反正臺灣知名的政治人物,你都能在這裏發現他們的身影。目前,圓山飯店正在積極爭取更多的民進黨高層加入,並已鎖定陳水扁的親信馬永成、羅文嘉和陳其邁,將他們列爲VIP會員的前三位。  除此之外,圓山飯店也是臺灣政要召開秘密會議或舉行政治活動的地方。如2000年3月,親民黨就在這裏舉行成立大會,而馬永成等人也是時常在此出入,和各界名流打通關系。
成立初期圓山大飯店的位置,原為日治時期的台灣神社所在,國民政府於二戰後接收台灣時,拆除當時已遭毀壞的台灣神社,並原地改建為台灣大飯店;1952年,改由蔣宋美齡等政要為首組成的「台灣省敦睦聯誼會」接手經營,並改為圓山大飯店現名。當時圓山大飯店的建築規模甚小,在1963年時才將飯店的基礎設施全部建設完畢,並於1968年獲得美國財星雜誌評為世界十大飯店之一。1973年10月10日,由建築師楊卓成設計新建的14層中國宮殿式大廈落成,圓山大飯店遂成為當時台北市的新地標。
近年發展與現況因為與國民政府的特殊關係,圓山大飯店長期成為台灣、乃至於中華民國對外的國際招待場所,其半官方機構的神秘色彩,使得一般民眾難以入住其內。但隨著1990年代後,大型民間飯店業者的崛起與挑戰,曾經一度使當時的圓山大飯店難以競爭。1995年,因屋頂會議廳施工不慎引發火災,迫使圓山大飯店進行全面性的整修工程,1998年完工之後才重新開幕。為了增強競爭力,圓山大飯店近年來開始活化經營架構,除了提供多角化與平價化的服務之外,更引進民間的專業經理人(如:嚴長壽、宗才怡...等)負責經營整頓,而得以維持其在台灣旅館業的旗艦地位。
建築特色圓山大飯店的原址,在日治時期曾是日本人建的台灣神社,由於地處的劍潭山頭,突出於台北盆地之上,在風水學上地理位置極佳,而在飯店的中國式建築上採用相當多的龍形雕刻,故有人稱此飯店為「龍宮」;除採用龍形之外,亦有石獅、梅花等中國建築常用的圖案。










2009年11月4日 星期三

101大樓






















位於信義計畫區的台北101大樓,是台北市的新地標,這棟總高度達508公尺的建築,於1998年1月動工,購物中心於2003年開幕營運,辦公大樓在2004年12月正式啟用,台北101大樓堪稱世界第一高樓(高度計算包括塔頂塔尖,但不包括樓頂天線,資料來源:世界高樓協會網站 ,大樓的興建完成,也為建構台灣成為亞太金融中心做好第一步硬體工程。融合東方古典文化及台灣本土特色的這棟前衛建築,造型宛若勁竹節節高昇、柔韌有餘,象徵生生不息的中國傳統建築意涵。運用高科技材質及創意照明,以透明、清晰、營造視覺穿透效果,與自然及週遭環境和諧融合,為台北都會帶來視覺上全新的體驗。台北101大樓結合證券、金融、企業總部、工商活動與娛樂、生活、購物等用途,猶如大都會生活的縮影。購物中心內規劃有時尚服飾區、名牌精品區、化妝品專櫃、書店等,提供優雅寬敞的購物空間;各大餐廳和美食街有各種不同風味的料理,大宴小酌都適宜;加上運動健身館,休閒SPA等服務,使101購物中心兼具時尚、美饌、娛樂、社交與文化的複合功能。週邊並連結台北市政府大樓、國際會議中心、世貿中心、君悅飯店、新舞台、鄰近的影城和購物中心等,形成一個結合金融、商務、休憩、購物的綜合商業地區。
》- 【建築奇觀】系列節目深入探討亞洲的創新與巧妙建築壯舉─融合現代與古老,從宏遠的構思、不可能的建造任務,到令人嘆為觀止的最後勝利,均由工程與規劃團隊向人類巧思與創意的極限挑戰,創造建築史上的奇蹟。台北101大樓是舉世最高的建築,其寶塔結構帶有濃厚的亞洲風味。這座摩天大樓共有101層樓,可說是台灣經濟實力的最佳展現。這座大樓不僅是最新科技與傳統構想的結合,更是舉國上下齊心努力的工程鉅作。觀眾將透過本集節目瞭解工程師如何挑戰地心引力,建造傾斜式外牆的結構,並以各種工程創舉達到耐震防颱的效果。台北101大樓的建造過程艱辛,歷經震災與其他挫敗之後,最後終於躋身為世界建築奇觀。西門町的地名來自日據時代,當時的居民大多居住於台北城內,而西門區域就是最他們的休憩場所,1896年,這裡有了第一家戲院「東京亭」,1922年時,正式以「西門町」為名。
西門町早期以電影院為最主要的商業活動,當時的電影院大多環繞於峨嵋街、成都路與西寧南路上,故也是西門町發展的中心,民國38年國民政府遷台後,大量資金湧入此處,除了電影院外,百貨業及其他娛樂場所相繼出現,中華商場完工之後,西門町儼然已成全國最大的商業娛樂中心。
民國80年代,台北的商業娛樂活動逐漸轉移東區,再加上中華商場的拆除與道路整頓,西門町著實沉寂了好一陣子;一直到捷運板南線完工,中華路在台北市政府的規劃之下,搖身一變成為台北的香榭大道,不僅如此,大小廣場與活動空間如雨後春筍般地成長,每到週末假日,人群聚集在此從事文藝或運動、音樂表演等的活動,再度把商機與人潮又拉回了西區。
現今的西門町不但見證了歷史,還是新一代流行文化的帶領者,許多懷舊的中老年人在此回味往事,更有打扮新潮的年輕一代在這裡爭奇鬥豔,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型態在此交流,滿足了不同需要的族群。
淡水漁人碼頭」是台北縣府近期開發成多功能的休閒漁港,擁有美輪美奐的浮動碼頭及寬廣的港區公園,另外並有跨越港區專供行人觀景的船形景觀大橋「情人橋」。於碼頭上還設有330多公尺的木棧道,倚靠圍欄迎風欣賞著淡水河口的景緻,是一種悠閒的享受,傍晚十分的漁人碼頭更是欣賞夕照的最佳去處之一。
今天特地裝扮成觀光客,來到101大樓的89樓觀景台,電梯很穩很快,天氣雖然晴朗,但在觀景台照的照片都矇矇地,用 Picasa 軟體按下[I feeling luck]的按鈕,轉出來的效果還不錯,照的是國父紀念館、市議會及市政府。
果然會上來參觀的是國外的觀光客居多,語音導覽服務排滿了借機器的人,我直接拿了說明地圖就往窗外看,一個服務小姐好心的用英文跟我說那邊可以拿語音導覽的設備,頓時我有時空錯置的感覺,本來還想用英文回說不用了,然後才大笑的回說:跟我講國語就可以了。她說因為我兒子小水瓶跟我講英文,誤認為我是外國人呢!而小水瓶可能是在電梯裡聽到大家都講英文,頓時胡亂講了幾句英文。
101大樓的這個地方,原來是四四兵工廠的舊址,小時候就在附近成長的我,仔細的看著我小時玩的地方,念過的小學、國中、高中、大學、第一個工作的公司、現在工作的公司舊址、新址、搬過很多次我的家、我哥家、我姊家、捷運站、快速高架道路、隧道、小時候失火的拇指山(四獸山),頓時懷念湧上了心頭。

2009年10月28日 星期三

小人國一日遊






















小人國主題樂園位於桃園龍潭鄉,以1/25比例打造世界各國的代表性建築物的縮小版,各建築物的精緻程度,栩栩如生,令人嘆為觀止,並且也提供多元有趣的硬體設施、表演節目、民俗技藝等活動,為一處兼具文化教育與休閒遊憩雙重功能的驚奇樂園,倘若您肚子餓了,園區內也設有各式中西式餐飲服務,歡迎遊人來此探訪夢想理的國度世界。












小小世界 大大夢想
小人國正式誕生於1984年7月7日,當初只為了心中的一個想法,建構出夢想國度!創辦人朱鍾宏董事長在一次國外旅遊看見荷蘭迷你景觀建築時,心裡不禁想著:「如果國內也有這樣的專門模型樂園該有多好?」於是回到國內找了專門製造模型的師傅共襄盛舉,一起編織這個美夢,集世界景觀於一地開創了小人國。創業是艱辛的歷程,為了打造具有國際觀的休閒遊樂園,團隊們各個絞盡腦汁、為實踐夢想秉持信念,堅持園內所有的迷你建築景觀都要是台灣手工打造。為了研發不怕風雨的模型,從天天實驗、測試各種顏料、泥土、材質研究到完美無缺才開始建造,不僅如此,許多專家學者紛紛加入建造美夢的團隊,不斷前來園區做研究並且擔任監工的角色就是要呈現最好的東西。 朱董事長從每一棟建築物的磚塊數到植物的比例都要求甚嚴,只要比例錯了、磚塊數目不對就得重來,此外,在模型比例上更堅持園內133座迷你景觀都要依照原始建築的25分之一製作,很多人問為什麼要堅持這樣的比例,許多國家迷你建築只做15分之一啊?「因為25分之一最能展現建築物的精緻,如此一來遊客才能欣賞到最完美、最完整的藝術層面,達到『遊玩小人國,認識大世界』的真諦!」然而模型開模、資料索取不易,歷經無數次失敗,甚至整整8年沒有收入,整個團隊仍然不放棄理想、堅持到最後,終於將心中的夢想國度成功地呈現在世人眼前。

親子共享的歡樂時光 三代同遊的最佳選擇

經過時代變遷遊客休閒娛樂方式的改變,小人國於1993年將遊樂設施主題化,推出具豪邁色彩、華麗神秘以及歡樂溫馨的室內遊樂園,實現『晴天雨天都是遊戲天』的夢想。此外,為服務更多小小朋友,園區更增添多項親子設施飛飛機、跳星星、摩天草莓及瘋狂急流,加上全台最大音樂旋轉木馬、台灣唯一室內雲霄飛車、兒童專用碰碰車、狂飆幽浮、水道船等,讓大小朋友能一同體驗最歡樂、最好玩的親子時光。

陸地玩到水上 白天狂歡到夜晚

民國93年開始,董事長及整個團隊又有了新的目標!!希望炎炎夏日大家可以不用跑這麼多樂園,就能從『陸地玩到水上,從白天狂歡到夜晚』。於是陸續推出多項親子戲水設施,更在2008年整合推出”轟浪水樂園”,提供遊客一個最清涼、最好玩的戲水天堂;水樂園內擁有亞洲最高 12層樓的水上雲霄飛車、最受小朋友歡迎的親水堡泳池、大雷雨、尼羅灘、寶貝船長及加拿大進口的水迷宮”瘋狂實驗室”,滿足了大小朋友水陸共遊、親子同歡的夢想。

未來小人國除了陸續增加新的遊戲設備、引進國際頂尖表演活動及世界著名迷你景觀外,更希望透過優質服務的提升、寓教於樂的理念帶給大小朋友最歡樂、最有趣的遊憩天地。

世界唯一的超人氣鉅獻 哆啦A夢樂園在小人國

小人國主題樂園25歲囉!為了歡慶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也為了讓所有喜愛小人國的大朋友小朋友擁有最難忘的旅行,小人國特別與日本小學館、台灣國際影視合作,攜手推出「哆啦A夢樂園在小人國」。經過兩年的爭取與努力,全世界唯一的哆啦A夢樂園終於在小人國誕生了,為了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小人國不惜投下鉅資,全新打造哆啦A夢的夢想國度,讓所有大朋友小朋友都能在這裡一起實現童年最純真的夢想。
佔地八百坪的哆啦A夢故事館,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哆啦A夢主題是展館,所有哆啦A夢卡通、漫畫裡的經典場景,期待您一同來體驗,記得帶著您最珍貴的哆啦A夢記憶,一起來回味最美好的哆啦A夢!!


















駛入神秘尼羅河,命運已任由太陽神擺佈,乘坐台灣第一高的超級滑艇從12層樓高向下俯衝,地心引力、重力加速度作用讓水花濺到6層樓高,穿越金字塔的轟天巨浪絕對是您不容錯過的驚嘆號!












遊園小火車
遊園小火車緩緩啟動配合響徹雲霄的汽笛聲,奔馳在龍潭著名的龍泉茶園中,輕聞清風徐徐帶來陣陣的茶香,讓人神清氣爽,大手牽小手一同奔向歡樂的世界歷險樂園,共享親子溫馨片刻吧!!












攝影愛好者、超級哆啦A夢迷!通通看過來這邊啦!來「哆拉A夢樂園在小人國」玩~拍到一堆超可愛的哆啦A夢照片,卻只能擺在電腦裡自己欣賞讓你很悶嗎?ㄟˊ~現在你有機會跟大家炫耀你的作品囉!

  小人國主題樂園今年首度與日本合作,將哆啦A夢卡通明星搬到台灣來,打造全球唯一一座哆啦A夢樂園,吸引大批遊客爭相參觀!訪園的遊客當中,有許多人為紀念這歷史性的一刻,紛紛在樂園的各個角落拍照留念,放上網路流傳為哆啦A夢樂園帶來更多的注意力!為鼓勵更多喜愛攝影跟喜愛哆啦A夢的朋友到「哆啦A夢樂園在小人國」留下造訪的足跡,小人國特別舉辦”揪愛拍拍照─2009年「哆啦A夢樂園在小人國」特約攝影師徵選比賽”,邀請大家將最得意的“哆啦A夢”攝影作品亮出來,與同好分享!較勁!

即日起到12月31日止,只要您在哆啦A夢樂園裡拍到超卡哇伊的哆啦A夢、大雄、靜香、小夫或胖虎至少任一人的可愛照片,燒錄至光碟並連同填妥的報名表,掛號郵寄至小人國主題樂園─揪愛拍拍照活動小組收,一經採用至小人國各式文宣,或網站宣傳使用上,就可得到別具意義的「哆啦A夢樂園在小人國」特約攝影師證書,以及小人國無限暢遊卡一張,讓您半年內無限次數免費暢遊小人國!到時候想再來小人國拍更多更美的照片都可隨時免費入園喔!






室內遊樂場內包括了有:室內雲霄飛車、碰碰車、兒童夢幻樂園、狂飆幽浮、小小歐洲、旋轉木馬等適合全家人共同遊玩的遊樂設施。




































2009年10月14日 星期三

鶯歌小吃








想要吃到道地的鶯歌風味小吃,就一定得走一趟中正一路,因為幾家口味獨特的小吃店面均群集於此,你可以從街頭一路吃到街尾,除了口碑相傳的阿婆壽司與彰鶯肉丸之外,位於中正一路108號的蚵仔麵線,還有阿勇伯的垃圾麵等,都是屬於「料多味美又便宜」的當然選擇,但可千萬記得別把肚皮撐破了。
今年已經70高齡的阿婆,經營這家壽司專賣店已有40年左右的歷史了,目前雖然已傳給兒子及媳婦第2代經營,但身體依然勇健的阿婆,每天還是起個大早幫忙打理壽司內餡。阿婆壽司雖然賣的是海苔壽司、豆皮壽司及蛋皮壽司等3種蠻傳統的壽司,但壽司米所用的醋料與切飯方式都切的恰到好處,所以阿婆壽司吃起來特別的香Q鬆軟,最主要裝的滿滿一盒才NT$25,因此阿婆壽司的客層,有不少是遠從龜山、三峽固定來此大啖一餐的,平常日每天都可賣出1千多盒的美味壽司,假日賣個2.3千盒更沒問題。
而且搭配壽司的味增湯與蒸蛋,每碗才NT$10,你能相信嗎?在這個年代竟然可以只花新台幣10塊,就能喝到香濃大碗的味增湯,或是細嫩滑溜的大盅蒸蛋,難怪阿婆壽司能夠打遍鶯歌無敵手,成為鶯歌僅此一家的壽司專賣店。



貝殼情人 海砂扇貝堆砌浪漫西子灣畔的「貝殼情人」滿屋子的貝殼,連冰品全都以貝殼裝盛。滿滿的一碗冰上,還要放上一球冰淇淋,寓意為貝殼呵護的「珍珠」,真是無可救藥的浪漫。撥開貝殼做的門簾,眼睛所看到的是滿屋子的貝殼。餐桌玻璃底下用海沙與貝殼構成一幅圖畫。一大一小的手印,不知是哪對幸福的情侶留下的「到此一遊」紀錄。見到送上桌的水果冰時,都的忍不住大叫「哇!好漂亮喔」,用白色大熊掌貝裝盛的剉冰,上面鋪滿了芒果、西瓜、奇異果等水果,最上面還有一球冰淇淋,老闆陳永清說:「店裡面的冰品,一人份是「貝殼冰」、二人份的叫做「情人冰」或是「姊妹冰」、「兄弟冰」;三人份的叫做「小幸福」、五人份的叫做「大幸福」,店內最大的八人份則是「絕對幸福」。浪漫氣氛 學生愛聽到這樣有趣而甜蜜的冰品名,吃著冰的我差點嗆到。陳永清說,其實取這樣的名字除了新奇好記之外,更重要的是希望所有客人都能記得,在「貝殼情人」店裡吃冰時那份幸福快樂的時光。陳永清原本是捧著鐵飯碗的公務人員,一年前為了實踐自己開店的心願,把工作辭掉開了「貝殼情人」。這裡雖然不是個適合開店的好地點。但是店裡的氣氛、擺設以及價位都很受學生歡迎,靠著口耳相傳,很快累積了一定的客群。採訪這天,我深刻感受到學生們有多愛「貝殼情人」。先是有來自台南成大的學生專程來買貝殼,接著一陣喧嘩歡笑聲,十來個輔英技術學院學生「殺進」店裡,點的就是「絕對幸福號」水果冰。同學說:「從學校到這裡騎車要半個小時。雖然有些遠,我們還是喜歡來!」有的同學嫌小湯匙太小,乾脆拿起大湯匙吃了起來。「這裡的水果冰料多又便宜,像新鮮芒果每塊都切得方方正正,很大一塊,吃起來口感好而且有味道,用大貝殼跟大家搶著吃特別香。這種大口吃冰的感覺,最過癮了啦!」慢火熬糖 不甜膩有了同學的讚美,陳永清一臉得意說:「我們的水果冰用的都是新鮮水果,其他的配料像是芋頭、粉圓、紅豆、綠豆等也都是自己煮的,關鍵的糖水是將焦糖炒香後加入黑糖慢火熬,最後並加入蜜及一些獨家的秘方,讓冰品有甜味卻不甜膩。有糖香卻不會苦尾。」試吃結果,正直盛產的芒果又香又甜、西瓜多汁清香、奇異兼酸酸甜甜、光是這些水果就讓人滿口芳香,暑氣消一半。新鮮水果的香甜味,在老闆慷慨的大塊切下,吃起來味道足;淋糖水的剉冰,冰冰涼涼清糖香味濃卻不甜膩。炎炎夏日,一口水果,一口剉冰。還有什麼比這個更棒的?浪漫容器 手工貝殼餐具「貝殼情人」裡有許多主人收集或是自己動手製作的貝殼餐具,像是用紡繡螺和油畫扇貝合起來的小湯匙。點滿貝殼沙和小貝殼裝飾的水杯,,就連筷子上都有小貝殼裝飾客人用餐時增添驚喜。老闆說,不是每一種貝殼都適合用來做容器,主要是深度得夠。另外,有些貝殼則需要一些「加工」,像是裝冰沙的鸚鵡螺,就要先把尾端氣室封起來,否則難以清理。可能是太可愛了,常有客人拜託店裡割愛。椰糕 冰涼香濃喜歡動手做甜點的老闆娘,每到假日來店裡幫忙時,都會趁空做一些椰糕免費請客人吃,用玉米粉,鮮奶加上店高特製的糖水,小火慢熬成稠狀,放人模型凝固後,冷卻沾椰子粉即成。吃起來綿密味濃,冰冰涼涼吃更好吃。菜單上沒有,不定期招待的點心。芋頭冰 清香Q綿密陳永清對於滿己煮芋頭的功力信心滿滿,他說:「店裡選的是高樹產的芋頭,熬到幾乎成糊狀時加入店裡的特調糖水繼續熬,然後自然降溫後冰到冰箱即可。」吃起來又Q又香。外軟內Q,口感綿密卻不甜膩。布丁香醇味甘甜用小熊掌貝裝布丁,油畫扇貝做湯匙,舀起布丁會留下漂亮紋路。老闆說,布丁料實在。雞蛋口味吃起來甘甜香醇,口感冰涼有彈性,而另一種巧克力口味的也柔細香濃。奇異果冰沙口感豐店裡面的冰沙都是用新鮮水果打成。像是這道奇異果冰沙。整整用了二顆奇異果。不摻水直接打成冰沙。上面還舖上一塊塊的奇異果,既吃得到水果冰沙也吃得到新鮮果肉,同時享受兩種口感。



因為在整個高湯熬製中,從不去渣,使得在看到整碗麵時覺得不太乾淨,加上盛麵的碗也故意弄的髒髒的,垃圾麵的名稱便由此而來,但其實湯頭鮮美,麵條香Q有勁。地址在中正一路157號,營業時間PM4:00-AM1:30,喜歡麵食的人客別錯過囉!

2009年10月7日 星期三

鶯歌之旅











鶯歌位於台北縣之南端,與三峽樹林桃園相鄰,記憶裡小時候的鶯歌就是煙灰,下午時分地上一層灰塵,常見大人拿著掃帚掃地。自己更常常和小朋友到火車站的卸煤場上,從平台上跳到煤堆,跳得一雙黑白分明大腳,回家後再挨一頓揍。記憶已遠淡,鶯歌變了,住在台北的我,不曾注意,鶯歌突然成為陶磁觀光老鎮,這一二十年,我不曾注意的小鎮,今日一到週末假日人潮代替了煙灰,在鶯歌街道悠遊,歡迎您到鶯歌一遊,提供您一點資訊,希望能盡興而歸。

陶瓷老街原為尖山埔路,有很多陶瓷店,現在比鄰重慶街也一大堆陶瓷店,到鶯歌若是在陶瓷老街買陶瓷裝飾品與日用品,建議你可先看好之後再利用非假日開車來買,因為假日老街管制車輛進入。

 逛老街除了買陶瓷器,還可以玩玩陶土手拉坯等,老街上有好幾家


到鶯歌請注意時間,因為陶瓷老街」的商店大都在上午10時左右開店,下午5點6點休息的,7點以後只有部分店家營業,除了我老爸的店原則上全年無休每天開到晚上9點(偶而會無預告休息)。所以不要來了店都沒開或店都休息了白跑一趟 ,因為我常遇到下班的人到我爸店裡買東西,因為其他店已經休息了,在此提醒遊客注意。






鶯歌堪稱是全球全方位的陶瓷專業區,有「台灣景德鎮」之稱,擁有各式各樣的陶瓷,種類之豐富齊備可為世界上絕無僅有,正因如此,才突顯鶯歌「陶瓷之都」的獨特風貌。
文化路、尖山埔陶瓷老街,以及中正一路與中山路的陶瓷觀光街,是鶯歌陶瓷店的集中地,漫步街頭只見販售及製造陶瓷品的商店鱗次節比,好不熱鬧。每年的暑假期間,當地會舉辦盛大的「陶瓷嘉年華會」活動,透過動態示範、作品展示及多媒體簡介,展現鶯歌陶瓷的豐富性與多樣性,甚至有時民眾可以自己動手體驗製作陶瓷的樂趣。
除了逛逛陶瓷商店之外,您還可以到碧龍宮,看台灣傳統雕樑畫棟、金碧輝煌的廟宇,並沿著廟宇旁連接鶯歌石與孫臏廟的登山步道,欣賞沿途林蔭蔽天、鳥語花香的自然景觀。
與鶯歌隔著三鶯大橋相望的三峽,是人文薈萃之地,在文化價值上擁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它擁有許多傳統藝師及木石雕匠,祖師廟、李梅樹紀念館、白雞藝術村、私人文物收藏等都是可以觀賞的景點,尤其祖師廟擁有細緻的雕刻、複雜的造型,使其享有「藝術殿堂」的美譽。此外,三峽橋上帝公廟古碑紀念碑古戰場老街聚落舊農會大樓及歷史文物館等,都值得細細品味。
欣賞完鶯歌的陶瓷文化與三峽古蹟之後,您可以到石門水庫吃活魚、眺望水庫全景,並可搭船遊湖,或搭船到阿姆坪烤肉。水庫邊的龍珠灣、童話世界等遊樂區,以及小人國六福村動物園,可順便一遊。






交通部觀光局為能將台灣觀光旅遊形象推廣到世界,以吸引更多國外旅客來台旅遊,並提昇旅遊觀光外匯收入,20年來都以「民俗文化根、傳統國際化」的理念來辦理台灣燈會。元宵節提燈籠原本是傳統的民俗活動,在融合本土風情及新科技後,台灣燈會更打造出國際級觀光盛會的氣勢,不但主燈展演美不勝收,國內外民俗團體的精采獻藝,以及一波波表演團隊之熱絡表演,使得來台參加台灣燈會的國外嘉賓及旅客都讚聲連連。







台北燈節在中正紀念堂一連舉辦多天,以元宵節當天掀起最高潮。當晚不僅有熱鬧的點燈及猜燈謎等活動舉行,最受矚目的還是立在廣場中央一座以該年生肖的大型主題燈會。此外,環繞中正紀念堂四周還有各式傳統花燈、現代化電動花燈起大型主題花車等展示。
高雄燈會則選在景致優美愛河舉辦,於愛河兩旁及五福路、和平路、廣州街等路段均有花燈展示,整個活動熱鬧非凡,吸引大量人潮觀賞,為高雄市的重要盛會之一。







北天燈、南蜂炮」,元宵夜除了放天燈之外,台南縣鹽水鎮武廟的蜂炮也聞名國內外。據說起由來是因為清光緒年間,鹽水一帶瘟疫流行,致使當地百姓生計困難,故傳求關聖帝君顯威靈、出巡遶境,從1月13日至1月15日一連三天,所到之處,百姓施放煙火鞭炮,藉以去除瘟疫﹔此後,鹽水鎮一帶果然歸於安寧。
百姓為感念關聖帝君的神威,遂明訂每年元宵節當天燃放煙火,並舉行「關帝遶境」。隨著觀光風氣盛行,鹽水鎮蜂炮的提前在元宵節前夜(農曆1月14日)開始引燃。當神轎抵達時,附近商家、住戶蜂擁而上將蜂炮抬出點燃,一時飛炮沖天,頓時將鹽水鎮化做一座不夜城。






每年農曆元月十五日鬧元宵的時候,台東市主要活動,既不是提燈籠,也非猜燈謎,而是「寒單爺出巡」。對民眾來說,便是接財神爺。因為相傳寒單爺,是封神榜中,管天庫、善聚財的武財神趙公明,所以一出巡,大家爭相迎接,在一年之始討個吉利。祂生性怕冷,所以又稱寒單爺。當天,各鄉鎮廟宇和台東市各寺廟一樣,眾神齊聚繞境。家家戶戶不只準備香案,供上鮮花水果,而一串串鞭炮,更是迎寒單爺所不可少的。扮這位財神爺的人,頭上紮著頭巾並蒙著臉,身上僅穿件紅色短褲,赤裸上身,接受民眾鞭炮轟擊。他手上雖拿著小樹枝,但只稍作撥弄掩護,表現其勇武不懼的精神。為什麼用鞭炮轟擊呢?這有二種說法,其一是寒單爺係「流氓神」,鞭 炮聲愈震身,愈意氣飛揚,同時也象徵不滿情緒之渲洩;另一種說法較不普遍,即生性怕寒的財神爺,唯有以熾熱的「炮火」為其驅寒,才能獲得財神爺的關愛。










台北燈節在中正紀念堂一連舉辦多天,以元宵節當天掀起最高潮。當晚不僅有熱鬧的點燈及猜燈謎等活動舉行,最受矚目的還是立在廣場中央一座以該年生肖的大型主題燈會。此外,環繞中正紀念堂四周還有各式傳統花燈、現代化電動花燈起大型主題花車等展示。
高雄燈會則選在景致優美愛河舉辦,於愛河兩旁及五福路、和平路、廣州街等路段均有花燈展示,整個活動熱鬧非凡,吸引大量人潮觀賞,為高雄市的重要盛會之一。










 

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

歡迎大家來到阿涵的部落格



迎大家來到阿涵的部落格.希望大家跟我做朋友.

一定要來光顧喔....

jolin很漂亮喔